对引发股市大跌几个因素的观点 —《机构视角》第52次
发布时间:2014-02-26 14:58
|
阅读量:
各位朋友,大家好。先回顾上周的市场情况,上周上证指数微跌0.10%,创业板指数微涨0.26%。(因申万一级行业划分调整,本周行业涨跌排名暂无)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大幅受挫,尤其是创业板波动剧烈。红二月临近尾声却晚节不保,针对导致大跌的几个利空,以及投资者关注的市场风格问题,我们有以下观点:
1、 央行大幅回收流动性,人民币剧烈贬值。
央行连续几周通过暂停逆回购、启动正回购的方式回收流动性,市场反应悲观,解读为货币紧缩的信号,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操作,主要是为了对冲热钱的风险。一月份出口数据与PMI等其他经济数据背离,一月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也创下去年年初公布此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可以看出,境外热钱套利的热情不减,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是非常有害的。央行有必要积极主动的应对。
为了打击热钱的预期,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人民币短期会出现剧烈贬值。
至于央行连续回收流动性,但货币利率却维持低位。以及人民币剧烈贬值,是否与中国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有关,目前从一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还无法得出此结论。但我们相信,现实的风险,远远小于股市的恐慌。
2、 房地产风险。
上周末爆出的银行停贷房地产夹层融资消息,也是本周股市走弱的导火索之一。房地产被视为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高位运行多年,负债率年年攀升,泡沫何时破灭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13年以来,房地产领域发生的多起事件,也表明市场的预期开始逐渐发生转变,这种态度的转变,伴随着对风险的重视、对无风险利率预期的下降,对于构建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房地产风险,留给市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倘若房地产行业真的开始下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有多大?
虽然这个问题,短期无解。因为只有真正退潮了,才能发现谁在裸泳。但化解这个潜在危机,我们的政府正在进行的深层次的经济和制度改革,比如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比如市场化的经济机制,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3、 IPO预期重启。
虽然IPO压力悬而未决,但我们认为,两会期间,IPO不会轻易重启,拟上市企业补充年报的审核工作,也并不会那么迅速。IPO重启的时间点,或会大概率晚于市场预期的3月。
此外,在首批IPO上市企业暴露出各种问题后,IPO即使再次重启,相信也会在制度上进行一些更为积极的改变。
4、 市场风格转换。
本周创业板的下跌明显,是否预示着风格转换,从成长股转向蓝筹。我们认为这种转换暂时不具备大的条件,中国经济的改革逻辑未变,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增量贡献未变,大盘股所处的弱势经济环境未变,决定了目前的资金热度,还是会集中于新兴产业。
当然,在年报公布之际,前期预期充分,涨幅过大的个股,有回调的需求。市场将更加注重成长的含金量,也即成长股过去、现在、将来的实际业绩增长,以及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通过讲故事、或者财务腾挪而实现的繁荣,终有预期无法实现的一天。是投资者需要尽量规避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