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从容投资官方网站!
动态资讯
平均从业年限20年,九次荣获金牛私募基金大奖,8年总回报820%
从容观点
对改革的思考 —《机构视角》第59次
发布时间:2014-04-18 15:03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各位朋友,大家好。先回顾本周的市场情况,本周上证指数下跌1.54%,创业板指数上涨0.99%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前5位的板块是:农林渔牧(1.68%)、通信(1.43%)、电子(1.37%)、休闲服务(1.22%)、综合(1.03%)。表现最差的5个板块是:食品饮料(-1.78%)、家用电器(-2.18%)、钢铁(-2.18%)、非银金融(-2.23%)、银行(-3.21%)。
 

本周市场继续低迷,新兴产业成长股表现相对较好,但范围有限,波动也较为剧烈。出于对经济不断下滑的担忧,以及对政策刺激预期落空的不适,目前整个市场都处于一种焦虑而迷茫的环境中。
 

近一两周,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再次强调不会对中国经济开启刺激模式。而央行本周对农村银行力度不及一次逆回购的“定向降准”政策,使得“刺激派”人士对政府进行货币放水的幻想终成黄粱一梦。
 

2013年起,我们就多次在每周机构视角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即结构失衡和市场化严重不足的经济环境下,单纯的货币刺激微益却有害。但回顾近一年的市场态度,有一个现象却值得处于这个经济体中的所有人反思,在改革初期,也即改革框架搭建期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的赞美改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旦经济略显疲态,很多市场人士却掉头倒戈,成为传统刺激政策的支持者和游说者。举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染上毒瘾的中国经济,中央决心戒毒,但没过几天,身处其中的人却受不了了,纷纷要求再次给她供毒,只是想管它三七二十一,爽一把再说。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改革是否只是政府的事情,在面对是要深化改革还是要回归刺激的问题时,采取一种“叶公好龙”的态度,是否无意中也成为了一种阻碍改革的压力。
 

最近,笔者有幸阅读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自2012年底联合研究的如何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的研究成果报告—《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摘要,洋洋洒洒50万字的报告,在摘要中分为“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城市融资,改革的时机、次序和风险”三大部分,对涉及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城市周边土地制度创新,完善城市土地的使用,土地规划与住房、基础设施和融资问题的统筹,政府收入来源,分税制,土地财政,公共财政管理,公私合作关系的发展,债务融资政策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大胆而前瞻的探讨和建议。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发现,对于改革这个问题,中央政府的研究是走在市场人士前列的,经过了多年的系统性的思考。其中所列的多个领域改革方向,结合现状考虑,其难度也是空前的,如果文中的设想都能够得以实现,中国目前的很多社会生态,甚至政治生态,都会是一个全新的面貌。读者满怀憧憬的同时,又对这中间的难度充满忧虑。
 

改革的过程,是需要市场所有群体都积极互动的,至少大多数人尤其是金融从业者都要对其有全面而系统的思考,因为无论成败,都没有人能够独身于事外,当然移民的或许除外。但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在这点上,我们似乎又理解不足。
 

这种局面,反应到股市中,便是产生焦虑而不安的市场震荡。当然,从政府改革的手段来看,文件发了很多,但文件再多,都不如树立一个案例。因为民众能记住的,往往是直接的事件和人物。
 

从这个思路去考虑,最近发生在金融领域之外的一件事情,也是官媒和官方组织在高度关注的事件——顾雏军案件重审,或许能够成为推动包括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甚至政治改革的一个最好的案例。也应该成为我们判断改革力度和进度,甚至股市机会的一个重要参考坐标。
 

当然,在希望和忧虑之间,股市预计还是会处于震荡之中,没有明显的趋势性机会。
 

结尾,用一种文艺的方式来解释市场动荡背后的心理:
 

有时候市场的焦虑只是对一种既成经济方式被改变而出现的无所适从,我们安逸于既成的经济思维。对于变化,我们难以真实的面对以至茫然失措,然后在茫然中小心翼翼的摸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时刻怀念于过去并惊栗于未来。过去、现在、将来在心中永劫回归的重复,这种反差又加深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