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从容投资官方网站!
动态资讯
平均从业年限20年,九次荣获金牛私募基金大奖,8年总回报820%
从容观点
反思危机,转变思维,谨慎希望—《机构视角》第22次
发布时间:2013-06-26 15:54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各位朋友,大家好。先回顾一下上周的表现,上周市场延续前两周的跌势,上证指数大跌4.11%。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只有食品饮料板块(0.51%)微涨。跌幅前五位的是采掘(-6.12%)、有色金属(-5.37%)、电子(-4.77%)、建筑建材(-4.74%)、商业贸易(-4.72%)。跌幅稍小的5个板块分别为家用电器(-2.04%),信息服务(-2.29%),医药生物(-2.33%),信息设备(-3.22%),化工(-3.30%)。

    近几个交易日的市场,应该说让很多人刻骨铭心。6月至今特别是中下旬股市的大跌,导火索便是银行间流动性紧张。这种紧张在上周发展到了极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28%,而正常时候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导致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恐慌,一时间,各种中国经济崩溃论、金融危机爆发等观点甚嚣尘上。

   本次流动性危机,应该说,银行们值得深刻反思,自2008年4万亿之后,银行一直在享受着流动性宽松的红利,通过发展影子银行业务,资金大量流入平台债、房地产、产能过剩领域,过度追逐商业利润的同时,忽视了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以前银行间流动性一紧张,央行就出手放水,也养成了银行们的依赖症。银行们的这种状态,看似是市场化经营,但实际上银行们的市场化只体现在追逐利润上,在风险和流动性管理上,却是十足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是一种伪市场化。

    本次流动性危机,让一直坐等央行放水的银行们措手不及,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上的决心。经济结构转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言语之间就能瞬间实现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经历了近30年飞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很多历史欠账需要清理,转型必然会经历阵痛,转型首要的问题,就是信贷数量和结构调整,过去依靠货币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总结来说就是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的“盘活存量,控制增量”,让信贷真正进入结构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而不是在存量领域逐利空转。

   当然,银行们需要深刻反思,转变发展方式,顺应潮流为经济结构转型出力。对于全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我们经历了太久的繁荣日子,经济危机啊、金融危机啊等,这些似乎永远只发生在国外,在我们的记忆中,中国永远是歌舞升平、钱多的花不完的状态,虽然这次流动性危机暂时还看不到大的系统性风险,可以理解为一种短期应对不足的突发状态,中央的储备政策和力量也很多很强大。但在面对这次危机时,我们还是明显的感觉到,市场也准备不足,乐观者幻想,悲观者绝望,都是一种极端。另外,可能我们在意识层面,都非常清楚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和必要性,但实际行动上还是选择惯性思维,认为“政府肯定会为一切兜底”,当政府没有按照规定动作反应时,便惊慌失措、过度反应。折射出一种“未断奶式的市场化心理”。

   经济、金融,就是预期和流动性的市场,从这两个方面看,我们已经经历过了预期最坏、流动性最差的时刻。中国并不缺钱,缺的只是资金的配置效率,股市预期也会企稳。当然,预期和流动性紧张,是否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我们还需紧密跟踪观察。当前,各位投资者还是需要谨慎,在谨慎中寻找希望。